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山东能源集团柴里煤矿王良:90后东北小伙儿在柴

来源: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0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记者 白新鑫 通讯员 刘光贤 华丹丹 “集团公司‘琢玉工程'为我们种下一棵值得留恋、可以迈向成功、能终身依靠的‘大树',我从一名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基层管理人员,我将为矿井发展

记者 白新鑫 通讯员 刘光贤 华丹丹

“集团公司‘琢玉工程'为我们种下一棵值得留恋、可以迈向成功、能终身依靠的‘大树',我从一名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基层管理人员,我将为矿井发展贡献全部智慧。”山东能源集团柴里煤矿选煤厂副厂长王良说。

29岁的王良,2014年6月从象牙塔走出,只身一人从千里之外的东北来到柴里煤矿工作,依托枣矿集团“琢玉工程”,凭借着踏实勤奋、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,8年时间完成了从初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向优秀管理者的华丽转身。

提质增效的先行者

选煤厂是效益增长引擎,如果选煤过程控制好了,其中很多环节都可能成为新效益增长点,而若是控制不好,这些环节有可能成为吞噬效益的蚁穴。

为此,为解决矿井煤质差、不利于浮选难题,该厂决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,自主完成提质增效工作。

王良主动请缨,扛起了这个重担。他白天带领技术攻关小组成员盯在现场,查看洗选设备运行情况;晚上熬夜翻阅资料,第二天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
王良带领技术攻关小组成员花费两周时间制定出了提质方案,使该厂掌握了主动权。他大胆提出将浮选系统分成一浮和二浮两部分,煤质好的时候和煤质不好的时候分开运行,成功实现系统零活转换,稳定精煤产品灰分,使精煤产品回收率提高0.5个百分点,仅此一项全年可增收几百万元。

工作中,王良经常告诫自己,要勤学习、善动脑,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,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竭尽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。

对于智能化选煤厂,介耗高低,是衡量选煤厂管理水平的标准。经过认真观察发现,在保证精煤水分不超标前提下,通过降低筛面脱介喷水的高度和提高脱介喷水压力,可以达到降低选煤重介质消耗目的,通过此项技改,有效降低选煤重介消耗20%以上,年节约资金近20万元,极大地提高了洗煤效益。

目前,柴里选煤厂各项产品指标一直排在枣矿集团各选煤厂的前列。

技术革新的探索者

曾有人问王良:“你已经掌握这么多知识,为什么还这么努力?”他说:“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,科技进步脚步从没如此之快,我们都是与自己赛跑的人,为了更好明天而努力。创新的路没有终点,我们不能停下来。”

为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要求,年轻的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,刻苦钻研业务知识,努力提高综合素质,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一名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。

工作中,他想法新颖,大胆创新,不断优化洗煤工艺系统,经常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,这其中,数据分析是他的“拿手好戏”,他总是爱打比喻,把选煤生产比作股市,把自己比做“操盘手”,为了做好数据分析,每月都要对各项产品指标进行统计,成千上万的数据都要进行一一考核,于是,他自主创新,编辑程序,设计出了“生产指标数据考核系统”,减少人为考核的误差,也极大地减少考核工作量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用战略上的勤奋,弥补了战术上的懒惰。

随着经验积累,王良不仅能“驯服”现有洗选设备,实现提质增效,还能快速掌握新上设备的新技术,成了该厂“智能化设备百科全书”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

从工艺管控、到设备技改、再到煤管控等等,各个方面,都有他的身影,由他推行倡导变频、软启技术现已在选煤厂落地生根,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,进一步降低了电耗。

由他参与的《选煤厂工艺优化与改造》项目被评为2018年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暨管理创新大会二等奖。由他发明是《一种煤泥水水质探测器》获得国家专利,攻克了多年以来的技术难点。截止到目前,由他发明的成果已有18项获得省级以上创新成果。

“在日常工作中,创新无处不在。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,就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。有时候问题背后就是办法,就看你是不是动了脑子。”王良说。

扎根奉献的孤勇者

八年前,他不远千里,从东北到山东,来到柴里这片沃土,扎根奉献。20多岁的年纪,离乡在外,虽不乏欢笑,但对家的牵挂,还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涌上心头,哽咽了喉咙,湿润了眼眸。就像网上常说的一样,他乡安置不了灵魂,故乡安置不了肉身,他总是这样开导自己,既然选择了就要一直走下去,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他乡变故乡。

文章来源: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dblyd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5/712.html



上一篇:东北姑娘在上海当楼长:楼道就是自己的“工作
下一篇:积极复苏重启,东北商家借短视频、直播销售额

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投稿 |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|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|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